体育明星

从事这个项目的运动员大多收入过千万!是欧元啊!

2025-07-13 19:22:30



昨晚看了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苹果出品电影《F1》,尽管没有一零年时看《铁甲钢拳》那么激动,但依然有几点重要思考,与诸位武林同道分享如下:

第一,F1汽车方程式大奖赛作为七十多年前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发达期间的头部媒体娱乐内容出现,它的商业核心底层是依托汽车工业的强大经济推动力,比赛的本质是比拼发动机。所以才会有车手动辄几千万欧元乃至上亿的年收入。

那么,职业搏击(包括拳击)的底层商业依据是什么?

看(热闹)拳的人群和练拳的人群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这种关系对于商业搏击产品的运营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同时可以思考足球篮球在商业领域成熟成功的底层逻辑基础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不把这个问题整明白,就仓促进入商业搏击领域开发产品是盲目的也是九死无一生的选择!

第二,我自从零四年秋天在上海嘉定上赛道看了国产的首届《F1》大赛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比赛除了依托于强大的汽车工业经济基础以外,它赛事吸引人的核心在哪里?

规则,牛逼的规则。当然,规则是任何竞技项目能够成功的核心依据!

首先,它是一个团队项目。两位出战车手的相互配合在车队积分排名上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可以自然衍生无数的八卦吃瓜话题。同时,它有高科技构成的车队工作人员的赛内赛外表现表达与表演,车队经理(现场调度指挥)也是亿万富豪(如杨紫琼的老公托德就曾经是法拉利车队的领导)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每场比赛的胜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低于踩油门的车手甚至高于车手。

也就是说,这个角色也是赛事呈现与表达表演最重要的一部分,类似于那些神奇的足球名教头,他们在终场前几分钟的某次神奇的换人就可以追平乃至压哨绝杀对手,他们的排兵布阵与临时阵型调整也往往会令球队焕然一新,绝境逢生。这些,都是这个游戏的竞技规则鼓励与决定的,他们是整个游戏竞技呈现的最重要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观搏击赛事(包括拳击),观众看到的只有两个拳手在拳台上的对拼,回合间休息时也只是看到一两个壮汉上台来给拳手喂水扇风与耳语。作为观众甚至不知道拳手身边的这些人谁是谁,谁是做什么的!

去过北京国安主场工体的朋友会知道,京骂已经绵延不绝了近三十年。骂裁判,骂教练居多。为何,因为这个游戏的规则决定了无论裁判还是教练都是投入内容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必须经过经得起粉丝观众的严格检验。因为,观众是花了钱的,他们花这个钱的目的之一就是来审核产品,是叫好还是京骂是他们作为消费者的天赋权利。这个审核者的资格也是粉丝愿意来消费这个竞技内容的主要动力。

再来看搏击(包括拳击),因为规则设计的天然缺憾缺失,导致绝大部分观众在比赛现场无所事事,他们目前的现场最大期盼就是中国拳手打败外国人。所以,一旦出现两个外国拳手对战,国内观众往往手足无措,不明所以。

作为商业赛事,这种状况不改变,会不会让搏击(在国内)更长久?生存状态更好?

也许,是时候发起变革了!

意昂品牌

(未完待续)

徐睿

2025年7月3日